新闻中心NEWS
您现在所在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政策研究政策研究

讲好中国旅游故事 吸引新加坡游客来华

时间:2015-01-26 浏览:1627次

   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共和国,国土面积700多平方公里,总人口540万(2013年统计数据)。其中华人占75%左右,其余为马来人、印度人和其他种族。马来语为国语,英语、华语、马来语、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,英语为行政用语。2011年,新加坡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,经济增长放缓,2012年经济增长率1.3%,2013年经济起底回升,GDP达到2422亿美元,人均GDP达到5.4万美元。新加坡属外贸驱动型经济,服务业占75%的份额,旅游业是该国外汇主要来源之一。2013年,中国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。

    据《新加坡来华旅游舆情调查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调查报告》)调查数据显示,新加坡旅华游客每次来中国旅游的花费以1000-1500美元最为普遍,以此消费为界高低两边大致相当,3000美元以上仅有7.5%,平均值为1300美元左右,且57.2%的被调查者仅游览1-2座城市。与丰富多元的中国旅游资源相比,与新加坡公民较高的出境旅游经历相较,新加坡旅华市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    本文结合《调查报告》以及中国国家旅游局、外交部和新加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信息,对进一步促进新加坡旅华市场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。
提高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游客满意度 
    根据《调查报告》显示,与中国旅游舆情智库已经发布的美国、英国、加拿大等近10个国家的调查数据相比,新加坡被调查者在华旅游满意度普遍偏低,总体体验满意度仅为59.7%,即“不及格”。其中旅游餐饮最低(39.3%),其后依次是旅行社服务(42.8%)、安全状况(43.3%)、旅游信息(48.8%)、旅游交通(49.8%)、与当地居民的交流(52.2%)、出入境服务(52.2%)、旅游娱乐(52.7%)、购物体验(58.7%)。众多旅游项目的满意度偏低,不能不引起中国旅游业者的警觉。在中国向海外宣传推广中国形象、中国旅游的情况下,面对今天入境旅游客源市场,尤其是类似新加坡这样的旅游业发达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,我们准备好了吗?我们的旅游产品、服务质量、市场秩序、社会发展环境是否可以接受国际市场的检验? 
    作为《孤独星球》所推荐的2015年全球最佳旅行国、世界著名的国际会展城市、亚洲购物天堂、特色美食之都,新加坡是一个服务环境优质、旅游产品体系健全、旅游营销创新层出的国家,因此对于旅游产品、旅游服务和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就会高于一般水平。
    《调查报告》显示,36.0%的被访者表示“去过中国,不打算再去”,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旅游整体服务水准偏低、旅游产品单一等问题令游客望而却步。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不能仅限于没有来过中国的游客,对于那些曾经访问过中国的游客更应该关注,重视游客的口碑价值所带来的传播力。根据服务营销理论,开发新顾客的成本是维系老顾客成本的5倍。面对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加坡旅华市场,中国在旅游产品体系、旅游服务品质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方面任重道远。
瞄准“旅游强国”塑造鲜明旅游形象 
    《调查报告》显示,此次选择的7个国家的对外旅游传播口号中,对于“美丽中国之旅”为主题活动的总体认知率在34%。国家旅游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,塑造国家旅游形象品牌需要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,以独特的标识、清晰的口号为媒介,通过持续、叠加的营销活动不断地为国家旅游形象注入生命力。《调查报告》显示,新加坡游客来华旅游的目的中,62.6%的游客选择观光游览,52.1%的游客选择美食,40.7%的游客选择度假。美食成为吸引新加坡游客来华的重要因素。但与此同时,《调查报告》也显示新加坡游客不愿来华旅游的原因中,选择食品安全问题的比例最高,达到60.6%,可见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问题。其次是空气不好(51.3%)、治安不好(37.7%)、服务不好(23.6%)等因素。 
    《调查报告》显示,获取有关中国旅游信息的途径,互联网排名第1位,达到75.4%;其次是电视,为42.6%,口碑传播的比例也高达34%;此外,新加坡游客以中国媒体和网站为信息源的达10.6%。国家旅游局于2013年2月正式确定“美丽中国之旅”为中国旅游整体形象,随后发布品牌logo,2014年1月启动“中国旅游海外推广网站”,拉开了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品牌化运营的帷幕。中国旅游海外推广网站吸取了大量旅游网络营销网站的经验,大力烘托中国在国际上最鲜明的长城、兵马俑、熊猫等旅游形象标识符号,网站界面的构图美观、整体设计视觉冲击力强,符合海外游客浏览旅游网站的需求。网站设立了facebook和twitter的分享链接,旨在通过互动产生的共享体验影响潜在游客,但也应看到,与新加坡官方网站YourSingapore.com相比,中国旅游海外推广网站的语言服务种类较为单一,仅有“简体中文、繁体中文和英文”3个版本,这对于当前国际旅游消费者个性化需要、多元化需求还显不足。建议结合中国的主要客源国市场,设计不同语言版本的网络界面,实行差异化的网络营销策略。在旅游品牌核心价值的塑造中,除了对旅游资源的宣传、对旅游产品的推介外,还应注重传播中国文化的柔性内容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中国传统文化、中国人的生活方式、风俗习惯等通过一个故事、一首歌曲、一部文学作品、一位形象代言人、一部电影、一段视频等向包括新加坡在内的海外游客传播。同时,利用电视、报纸、杂志、互联网、国际社交媒体,运用新媒体营销、事件营销、公共活动等将中国政府在治理污染、雾霾方面的最新进展、监管食品安全方面的最新成就等广泛传播,扭转负面形象,塑造充满正能量的中国旅游形象。
精心制作旅游微电影讲好中国旅游故事 
    据新加坡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统计年鉴显示,2013年,新加坡旅游业收入和入境游客数量双双创下历史最高纪录。2013年新加坡旅游业收入高达235亿新元,同比增长2%;入境游客达到1556.79万人次,接近本国国民数量的3倍,同比增长7%。其中,中国游客227万人次,仅次于印度尼西亚,是新加坡第2大入境旅游客源国。而中国游客在新加坡的旅游消费总额达到29.81亿新币,跃居榜首。比较而言,2013年新加坡旅华市场游客的数量仅为中国旅新市场的42.6%。 
    中国是新加坡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之一。近年来,新加坡旅游局在传统促销模式基础上,开展了富有创新特质的新媒体营销和影视营销,取得了显著效果。如2013年新加坡旅游局面向大中华区,携手台湾金钟奖影后林依晨拍摄微电影《从心发现爱》,承袭热播电视剧《我可能不会爱你》的关键剧情,以新加坡诸多旅游景点、娘惹菜等美食为元素,演绎了一段婚后男女主人公“又青”与“大仁”重游新加坡的“特别”旅游故事。2014年,又邀请林志颖拍摄了《爱·重新发现》,让观众跟随其新加坡之旅的寻爱步伐,体验新加坡的深度旅游产品。伴随微电影的发布,新加坡旅游局还将根据其故事情节,联合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成都、杭州六大城市的合作旅行社,推出了“《爱·从心发现》微电影主题旅游专线”,让游客跟随主人公的脚步,体验一段关于爱情与人生的暖心之旅,感受新加坡现代都市、多元文化、旅游胜地的气质。
    营销旅游目的地的微电影往往因其所具有的动人的情节、浪漫的情愫、精致的故事、精美的画面深受青年消费群体欢迎。在国内,嘉兴市凭借微电影《你是唯一》,游客数量翻番;绍兴凭借微电影《樱为爱情》,在樱花未放之时就迎来3万慕名而至的游客。新加坡华人群体高达400多万人次,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并不陌生,对中国的自然风光、悠久历史、文化遗产、中华美食等充满向往。以邻为鉴,见贤思齐,面向新加坡等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的市场,建议旅游业界萃取各种旅游吸引要素,精心制作旅游微电影,讲好中国的旅游故事,深化中国旅游品牌的受众沟通力,扩大中国旅游的品牌影响力。
有效运用签证政策全面助推入境旅游 
    据中国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,2013年新加坡来华旅游人数达到96.66万人,同比下降5.95%,占中国入境游客总人数的0.75%,占亚洲来华旅游总人数的6.01%。其中以观光休闲为目的的占33.24%,商务会议的占19.33%,探亲访友的占3.99%,服务员工的占6.48%,其他占36.96%。2014年1-10月,新加坡来华旅游人数达到75.93万人,同比增长0.5%,暂居中国第9大入境旅游客源市场。
    《调查报告》显示,被问及不愿来中国的原因时,有4.0%的调查者选择“签证不便”。新加坡护照享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签证优惠,包括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免签权。在吸引海外游客方面,新加坡也有效利用了优惠的签证政策吸引近邻市场的客源,如2005年推出了有限定性的96小时过境免签证政策,对于中国大陆游客而言,只要持有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日本、新西兰、英国和美国等6个国家的有效签证或长期通行证(最少一个月的有效期)到新加坡过境,便可享受在新加坡落地过境96小时特许免签证待遇。新加坡还面向96小时过境免签的客人,配套推出了一系列便捷的服务项目,如机场到市区之间免费班车、免费市区游览、访客地铁通行证、的士导游等服务;针对过境时间长短不同的游客,设计了不同的旅游线路,如拥有6小时过境时间的游客,可乘坐免费穿梭巴士到市中心采购;5小时的则可参加免费的2小时新加坡游;过境游客从市区游览回来后,可在机场的新加坡旅客询问中心领取免费的小吃券或免费的淋浴券,享受旅行中洗浴的特殊体验。
    事实上,中国在2013年1月1日起,已率先在北京、上海推出了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,其中也包括新加坡,目前广州、成都、重庆等越来越多的拥有国际航空港的城市获得了此项优惠政策,并针对该项政策开发了众多的关联性产品,如北京-万事达卡的“72小时尽享无价北京”活动等,但由于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存在诸多的限定条件,且相关政策的推广和认知还需要一个时期,该项政策还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效应。
(蔡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授 王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旅游管理专业 研究生)
(来源:中国旅游报)
 

友情链接:成都易合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西藏易境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 版权所有:西藏易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中国联盟网